close
程式交易案例(1) —「難以定義的指標背離」
由 clcy » 2012年 1月 6日, 11:30

這個案例所要面對的是交易者共同的期望—「如何複製經驗到不同市場到不同市場中」,同時這也是最多交易者想到運用程式交易起始動機。
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找到我,提到他使用的指標(包括RSI、MACD、KD等)雖不特別,但運用「背離」的概念,在市場頗具效果;他自己也寫一些交易系統做指標的計算與判斷,但背離的判斷必須依據「目視」,難以程式化,以至於他無法把成功經驗複製到更多的其他市場中。
何謂「指標背離」,舉例來說,當價格創新高(低),但指標沒有同步創新高(低),那麼就是市場反轉的訊號。
從資訊處理的角度,這是一個「圖形辨識」(Pattern Recognition)的問題,處理程序有點複雜,首先要先對縣圖做平滑處理(均線是常見的處理方式),繼而抓出連結波動高(低)點產生趨勢線,以反三角函數計算趨勢線的角度,最後由趨勢線角度的正負,才能決定是否背離;到這個階段,交易者可以回測不同背離角度,決定對於指標背離的參數選擇,形成處理指標背離的交易策略。
這個案例的重點不在於前述的處理過程,而是當前述的程序完成後,在策略驗證(Verification)過程才發現這位交易者的主觀交易其實隱含了他自己都不甚清楚的細節。在依據其期望完成指標背離策略的編碼後,經比對策略回測過程的進出與其過去的進出記錄,發現並不一致,交易者的交易過程中,出現在相同的背離情況下,做出不同交易決策的問題。
究其原因可能是對於過去的交易行為沒想清楚,以至於參考到其他資訊而不自知。
當交易者回顧檢驗與他認知不一致的交易時點時,才發現關鍵在於他的實際交易其實受到盤前分析資訊的心理影響,通常交易者在開盤前會做一些功課,如參考提前開盤的其他股市、新聞訊息,當趨於悲觀時,對於背離的角度判斷就產生影響。
為此,我們在指標背離的交易系統中,加入可以設定盤前氣氛的架構(Setup)條件,融入交易者的看法(View),才可以複製交易者的經驗到不同市場中,只是必須在開盤前在程式交易模組中處理「看法參數」。
從這個範例也可了解,如果一個主觀交易者對於他的交易策略講(想)不清楚,就無法將主觀操作客觀化;反之,如果交易規則可以清楚到連電腦都懂,就真的清楚了。
在一次演講中,我談到這個案例,與會的交易者對於「看法」參數是否可以或必須要量化成一個數值有不同的討論,但其實程式交易並不然一定要做完全自動化,不是0與1間的選擇,可以先做0.3再不斷提升到0.4、0.5…,即使不能做到完全自動化,也可大幅降低交易者的壓力,擴大交易者可以照顧的範圍。
下一個案例,正足以說明這種狀況。

Ps.
為對應程式交易應用主題,以上案例係由我參與的許多業界輔導案例綜合而成;但因涉及與合作者間的默契,略去合作單位,僅簡略說明應用要點。案例輔導執行過程,仍有許多待處理的技術細節,這些細節,將在我即將出版的書「程式交易、演算法交易與高頻交易—方法、技術與案例」(書名暫定)中,做較深入的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